刘兴维:那山,那水,那井冈!
2015-12-14 14:56:00 作者:administrator 来源: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贵池区团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与主题团务工作培训班学员在基地广场合影留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从皖到赣,千里时空,青春直向井冈山。
井冈山,到底什么样?一整天的行程,我在脑海中想象你千百遍。井冈的土地真的每一寸都是红色的吗?在我们心中,的确如此。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红色永远象征着革命的底色。
车过吉安,山势渐起。越过泰和,直抵井冈山脚下。一刻钟左右的盘山公路,让我们开始亲近起井冈山的身姿。上山公路的一处隧道上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红字句醒目地提示着我们就要进入井冈山腹地了,据说这也是当年红区与白区的分界线,真是今非昔比。
一路高歌一路行,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山势的不断陡峭而高涨,在晚霞含笑的茨坪口,我们抵达了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在群山环抱之中,这个设计新颖、建筑别致的团干之家、给我们提供了一艘井冈之旅的梦想航船。夜幕降临,收拢起井冈山的苍翠与茂盛。熙熙朗朗的灯火,衬托出山坳的温暖与宁静。
团歌墙前展笑颜
在基地里别具一格的井冈小铺,我感受着井冈山深秋的凉意与寂静,抚卷沉思,凭窗远眺,月明星灿,思绪万千。“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飘渺的歌声,仿佛一下子将时光拉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斗星眨了一下眼睛而已,已是世间近百年,不免感从心生。“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虞美人﹒枕上》的深情与魅力,让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从历史深处走来,除了飒爽英姿,更有柔情铁骨。1921年,或许也就在这湘赣边,很简陋的小铺旁,年轻的润之写下这深情之作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年后,1927年9月,经过革命斗争洗礼的毛泽东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启了中国崭新的革命道路。
旭日东升,沐浴着井冈山的朝阳,在热烈昂扬的开班式和欢声笑语的集体合影中,我们迎来了井冈青春行的真正开始。
三湾改编风采展
情景教学《三湾改编》,尽管是在多功能教室内进行,精彩的课程设计和互动问答,还是把我们带回了历史情境当中。“支部建在连队上”,大家耳熟能详的理论,此刻在历史场景还原中展现出它独特的真实和光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感受着这一人民军队最根本的建军原则的制度创举的同时,我们可亲可敬的毛委员形象活跃于眼前。每个班组学员动手设计军旗和队歌,并模仿三湾改编后的职务设计如党代表、士兵委员会委员、卫生队长等,让每位学员都参与担当,不仅让我们体味历史的细节,还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从感情上大家都成为了一名名红军战士。
黄洋界上诵《西江月·井冈山》
十一月的深秋季节,黄洋界上没有春日杜鹃红遍的绚烂多姿,却有着沙场秋点兵的雄劲苍凉。山崖边一门仿制的迫击炮及一些按原貌恢复的滚木擂石,静静的诉说着当年战斗的艰辛与残酷。身着红军服的我们,睹物思人,极目抒怀,不仅仅看到了黄洋界的高耸与险要,更看到了当年那血与火的斗争。在黄洋界纪念碑的正面,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一词,酣畅浑厚,遒劲有力。我们不禁吟诵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从容不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让小伙伴们热血沸腾,我心飞扬。
在小井红军医院,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让我们难以想象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可是,在自然条件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却发生着“师长献盐”这样感人泪下的故事,红军师长张子清的革命精神矗立起一座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在距离红军医院不远处的小井红军烈士墓旁,我们静默,聆听当年惨烈的斗争故事。英烈长存,溪水潺潺,流动着信仰比生命更贵重的不朽追求。
在茅坪,我们瞻仰了向往已久的八角楼。八角楼不是人们所想象中八角形的楼,而是在这栋赭黄色土砖结构的两层小楼房之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习惯地称它为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办公。听说,当年八角楼的清油灯光经常彻夜通明,毛泽东不仅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还写下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毛主席坚持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我们倍受鼓舞。望着这简陋的房屋,无比的敬仰之情涌上心头。这八角楼那微弱的油灯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万丈光芒。走出八角楼,回头凝望着这座只有两层的普通的农家土楼,“八角楼的灯光”那令人荡气回肠的旋律仿佛在耳边响起。
现场教学感受深
还有那,龙江书院,朱毛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水口建党,是“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一次伟大的实践,从此工农出身的党员成了人民军队的支柱;荆竹山雷打石,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铁的纪律让我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党的精神圣地,每一条路、每一道水都流传着特别动人的故事;每一座山、每一棵树,都可能蕴藏着非常悲壮的史诗;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首红色歌谣,都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信仰。千锤百炼而成的井冈山精神,就在那山那水之上。
让信仰点亮人生,青春更壮丽。
团结一致向前进!
(本文作者系基地总第706期暨贵池区团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与主题团务工作培训班学员、团池州市贵池区委书记刘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