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  史略  >  毛泽东与“井冈山”地名的由来

毛泽东与“井冈山”地名的由来

2015-10-12 20:30:00   作者:administrator   来源: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山因人而名,人因山而兴”。如果在1927年之前,翻开中外古今的书籍,您可能搜寻不到坐落在世界东方、中国江南,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这个名词。但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分水岭之后, 井冈山却能破茧而出,成为世界最闪耀的星光,载入了人类历史史册。这其中的原则还得从头说起。

  大约在300多年前,广东兴宁有蓝、黄两姓客籍农户,为了逃避战乱和苛捐杂税,就从广东迁徙到江西省五指峰下的一块小盆地落户安家。他们看中了这里的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当时所选的地方,因四面环山、望天如井,于是就被称为“大井”了。村旁有一条小溪,由西往东蜿蜒穿村而过,又因客家人称“溪”为“江”,故称小溪为“井江”,附近的山就叫“井江山”了。再就是客家人说话,“江”与“冈”同音,于是又有了“井冈山”之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井冈山的人口渐渐多了起来,拓展的空间大了起来,逐步达到了人口近两千、产谷近万担的规模,人们居住的地方,也从“大井”逐渐散布到附近的几个小山坳,即“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总计“五井”,这样与外地人的交流也就逐渐频繁起来。再加上这里主要山峰都在千米以上,在莽莽群山有雄伟的山峦、怪异的山石、参天的古树、神奇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奇异的溶洞和烂漫的杜鹃,在构成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集雄、奇、险、秀、幽、美于一身。因此,天长日久在这些山海里就有了较多的人烟。等到清末民初时,一些游兵散勇到此落草,占山为王,或打家劫舍,或劫富济贫,从此,这里又成为绿林好汉的出没之地。

  “井冈山”这一地名来历虽久,但一直深锁山中,无人知晓。直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11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一份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首次正式使用了“井冈山”这一名称。从此以后,这一鲜为人知的小小地名冲乌云而出,破茫茫大山而现,响彻江南江北、蜚声国内国外,从而揭开了它的历史新篇章,时至今日,终成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家喻户晓的“天下第一山”。

分享到:

版权所有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     备案号 赣ICP备19007115号-1
公安部备案号 36088102000016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