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庐陵: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

庐陵: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

2015-05-09 16:02:00   作者:   来源: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庐陵才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古称庐陵、吉州,秦始皇郡分天下时设庐陵县,东汉时期设庐陵郡。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吉安先贤素以"文章结义"而著称,庐陵五忠一节(指欧阳修、 文天祥、杨万里、胡铨、杨邦乂、周必大)都是忠良节义的代表。

  江西文化在宋明时期达到鼎盛,其中又以吉安的庐陵文化和抚州的临川文化为代表,而庐陵文化又胜临川文化一筹。所谓庐陵文化,主要是指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等等。换言之,也就是状元进士多,宰相尚书多,学者专家多,忠臣义士多,文章诗词多,书院学堂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人气旺,而且文风盛,特别是忠烈多,并且延续千年不衰,尤以宋明两朝为最。其内涵可谓博大精深,其表现则为优美典雅,其精神却是刚正义烈。以科举为例,吉安地区的考取进士数居全国州府之首,状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苏州。庐陵府不但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白鹭洲书院

  著名历史学家周盔书教授在2001年4月所作的学术报告中认为,庐陵文化的特征"其内涵是博大精深,其表现是优美典雅,其精神是刚正义烈"。他从3个方面阐述:

  一、重视教育 科举兴盛

  从隋至清的千多年间,朝廷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于是科举考中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风是否昌盛,文化是否发达,人才是否众多,声望是否显扬的重要标志。庐陵地区考取的进士近3000名,而文化发达的苏州只1771人,就一个州府而言,是全国最多的。共考取状元21名,名列全国第二。隋唐以来,官员多从举人、进士中任命,正宰相江西共28人,其中吉安就有8人,占28.6%;还有副宰相9人和众多的尚书、巡抚。他们的为人行政,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有的为国捐躯,名留青史,好几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崇尚文化

  《全宋词》中作者1397人,其中江西174人,占12.5%,居全国第二;吉安有52人,占全国的3.7%,占江西的29.9%。《哲学大辞典》收江西宋明时哲学家50人,其中吉安10余人。他们有的是全国一流的哲学家,站在时代的前列,为追求理想奋斗不息。庐陵还培育了许多史学家、地理学家、农学家、教育家等。他们博学多识,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三、注重精神和品格

  欧阳修、文天祥、胡铨、杨邦义、解缙、李时勉、刘球等,是庐陵先贤中的杰出代表;还有不少清官、义士、烈女等,他们饱读诗书,受到"忠君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思想熏陶,都很讲忠义,讲气节。这种精神必然影响到庐陵的文风、士风以及民风,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代代相承。

  

  

  

分享到:

版权所有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     备案号 赣ICP备19007115号-1
公安部备案号 36088102000016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