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基地的老师真的很难,因为他们太忙了。不过,重要的采访总是值得等待的。约了好几次,我们终于在将要离开基地之前采访到了本期实践季的班主任张洁琳老师。亲和、幽默、爱笑、唱歌好听,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
“从七月份开始就带实践季、夏令营了,每天都是六点起床,有时候真的困。在车上,同学们问我,‘老师你怎么精神这么好?’其实我也特别困啊TAT......但是每天还是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一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特别杂,比如出发前去搬水,忘记就不行。”
带班、教学、协调各种事情......作为本期实践季的班主任,张老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舒适教室上课的是我们,辛勤忙碌的却是她;走在挑粮小道上的人是我们,最担心的却是她。和她美丽的笑容、甜美的歌声一样,张老师像山中的花朵,绽放在井冈山和青少年基地。
张老师的家离基地不远,仅有10分钟的车程,当被问及是否能经常回家照顾父母时,我们得到的回答却是:“太忙,没有时间。”作为本期实践季的负责人,她每天都要和学员一起升国旗、上课,每晚还要协调很多工作,直到深夜。
“男盆友嘛?还没有找呢。基地这边工作真的挺忙的,我总不能和人聊着天一个一个的接电话吧。学员来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我打电话,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交谈中我们提及了张老师男朋友的问题,她这样回答道。青春绽放于此,施教予人奉献。
“有一次和闺蜜商量八月份出去玩,但是八月份又是旺季,所以就想请两天假。本想提前一个月表达一下诚意,可是领导还是说,不知道八月份会有多忙,再坚持一下,等过段时间再好好放松。”在和张老师的交谈中,我们看到了苦涩,也读到了坚守和担当。
联络、带班、教学、宣传、后勤......繁杂的工作每天都会有,基地的每个教职工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支撑着整个基地的高效运营。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坚守和信仰的力量,也明白了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本文系2015年实践季第四期(上)学员、青岛农业大学学生采写)